绿色制H2
制氢:三种主要技术路线
氢的制取产业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:
一是以煤炭、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;
二是以 焦炉煤气、氯碱尾气、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氢;
三是电解水制氢。
目前,中国氢气供给结构中约近80%来源于煤制氢或焦炉煤气副产氢,电解水等清洁氢源占比较低。
	
主要制氢路径及优缺点对比
| 
					 制氢方式  | 
				
					 原料  | 
				
					 原料价格  | 
				
					 制氢成本  | 
				
					 优点  | 
				
					 缺点  | 
				
					 适用范围  | 
			
| 
					 化石能源制氢  | 
				
					 煤  | 
				
					 550元/吨  | 
				
					 9元/kg  | 
				
					 技术成熟  | 
				
					 储量有限,制氢 过程存在碳排放 问题,需提纯及 去除杂质  | 
				
					 合成氨、合成甲醇、石油 炼制  | 
			
| 
					 天然气  | 
				
					 3元/立方米  | 
				
					 27元/kg  | 
				
					 技术成熟  | 
			|||
| 
					 工业副产氢  | 
				
					 焦炉煤气、 化肥工业、 氯碱、轻烃 利用等  | 
				
					 /  | 
				
					 10-16元/kg  | 
				
					 成本低  | 
				
					 须提纯及杂质去 除,无法作为大 规模集中化的氢 能供应源  | 
				
					 合成氨、石油炼制  | 
			
| 
					 电解水制氢  | 
				
					 电、水  | 
				
					 商电0.8元/kWh 谷电0.3元/kWh 弃电0.1元/kWh  | 
				
					 30-40元/kg  | 
				
					 工艺过程简单,制 氢过程不存在碳排 放  | 
				
					 尚未实现规模化 应用,成本较高  | 
				
					 结合可再生能源制氢;电子、有色金属冶炼等对气体纯度及杂质含量有特殊要求  | 
			
	
	 
		碱性电解水目前更具经济性,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是未来方向
	 
		对比ALK和PEM两种已经商业化的制氢路线,ALK电解槽基本实现国产化。国内的ALK制氢技术相对成熟,在国内市场份额较高,关键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但是在制氢效率等重要技术指标上仍
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。 
	 
		PEM制氢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,其性能尤其是寿命尚缺乏市场验证,整体上落后于欧美。而PEM电解槽由于关键材料和技术仍依赖进口,投资成本相对较高。 
	 
		PEM电解水总体效率更高,动态响应速度更快,是更具前景的水电解制氢技术。降低催化剂与电解槽的材
料成本,特别是阴、阳极电催化剂的贵金属载量,提高电解槽的效率和寿命,是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的研究重点。
	 
		碱性电解水制氢和质子交换膜电解对比 
	 
						比较角度
					 
						碱性电解水制氢(ALK)
					 
						质子交换膜电解(PEM)
					 
						技术角度
					 
						存在碱液流失、腐蚀、能耗高等问题
					 
						工作电流密度、总体效率、氢气体积分数、产气压力更高
					 
						与清洁能源发电的匹配性
					 
						匹配性差
					 
						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
					 
						成本角度
					 
						成本低,装机投资低,但下降空间有限
					 
						成本较高,为相同规模碱性电解槽的1.2~3倍,但下降空间更大